2020年  44卷  第5期

2020-05期封面
2020, 44(5): 0-0.
摘要:
2020-05期目录
2020, 44(5): 1-4.
摘要:
述评
Treg与放射性肺损伤
杜利清, 刘强
2020, 44(5): 273-27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39-00042
摘要: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数月后往往发展成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近年来,研究者对RILI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在RILI进展中的免疫学机制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几篇Treg与RILI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Treg在肺组织内的数量改变和免疫调节机制等方面报道了Treg参与RILI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为RI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Treg与放射性肺损伤
Treg分化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王蕊, 魏威, 董卓, 陈志远, 衣峻萱, 刘羽欣, 谷雨璐, 赵刚, 金顺子
2020, 44(5): 276-28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3029-00027
摘要: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Treg抑制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免疫球蛋白G(IgG)组和照射+CD25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给予单次20 Gy X射线全胸照射,照射+IgG组和照射+CD25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gG抗体和CD25抗体。分别于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各处死小鼠6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内CD25+Foxp3+Treg(Foxp3:叉头样转录因子3)的百分比以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每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NRP1+Treg的百分比;拍照并观察每组小鼠皮肤的损伤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每组小鼠肺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17A、干扰素γ(IFN-γ)、IL-2和IL-4的水平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Foxp3+Treg百分比[(1.73±0.04)%、(2.13±0.15)%]均较空白对照组[(1.14±0.02)%、(1.70±0.06)%] 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80、−4.545,P=0.000、0.010),抑制Treg后,第4周和第8周时照射+CD25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Foxp3+Treg百分比[(0.72±0.14)%、(0.27±0.02)%]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6、37.538,均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NRP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1、−9.127,均P=0.000)。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CD25+NRP1+Treg的百分比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而照射+CD25组CD25+NRP1+Treg百分比均较单纯照射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6、14.457,P=0.001、0.000)。观察小鼠皮肤损伤程度后发现,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单纯照射组小鼠皮肤损伤严重,而照射+CD25组小鼠照射后第4周时皮肤基本完好,第8周时出现脱毛脱皮。病理学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小鼠的肺组织结构破坏,肺泡壁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而照射+CD25组小鼠的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壁纤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照射后第4周,单纯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内IL-17A和IL-4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2、−15.796,P=0.001、0.000),照射后第8周,TGF-β1和IL-17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2、−7.167,P=0.000、0.002),IL-2水平在第4周和第8周时均降低,IFN-γ水平在第4周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3,P=0.000),第8周时下降;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CD25组小鼠TGF-β1和IL-17A水平在第4周和第8周时均降低(t=6.037、4.524、5.496、4.772,均P=0.000),IFN-γ水平升高(t=−7.006、−12.565,P=0.002、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L-2和IL-4水平在第4周时均降低,第8周时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9.090、8.833、−7.191,均P=0.000)。 结论 放射性肺损伤小鼠的肺组织中出现Treg分化,并增强分泌TGF-β1促炎因子,同时干扰辅助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促进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γ射线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的免疫细胞反应
郗停停, 耿爽, 孙泽文, 王易龙, 杨陟华, 潘秀颉, 朱茂祥
2020, 44(5): 286-29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38-00025
摘要:
目的 探索γ射线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免疫相关T淋巴细胞反应。 方法 将112只C57BL/6 雄性小鼠[6~8 周龄,(20±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4组(照射组和对照组各7组),每组8只。照射组小鼠进行单次20 Gy 60Co γ射线胸部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第3 、12 小时和第1 、2 、3 、7 、14 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的白细胞、T淋巴细胞(CD3+)及其CD4+和CD8+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细胞比例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结果 照射后的小鼠肺组织白细胞显著降低(t=3.446~7.781,均P<0.01);CD3+T细胞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至第2天)降低明显(t=4.413~15.430,均P<0.01);Treg (CD4+CD25+Foxp3+)显著升高(t=2.813~4.406,均P<0.05);CD4+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和第12小时)减少(t=5.019、4.912,均P<0.01),1 d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8+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和第12小时)无明显变化,第1天和第3天降低明显(t=6.736、4.738,均P<0.01),第7 天后升高(t=7.537、3.903,均P<0.01);CD4+/CD8+比值在照射后12 h内降低(t=5.624、4.083,均P<0.01),第1天和第3天升高明显(t=13.410、5.702,均P<0.01),但7 d后又下降(t=5.505、3.928,均P<0.01)。 结论 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免疫相关细胞呈现各种不同变化,这可能与辐射导致免疫细胞损伤以及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关。
临床研究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核素肺通气/灌注分布异质性的初步定量研究
马荣政, 王蒙, 方纬, 张宗耀, 汪蕾
2020, 44(5): 291-29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2028-00021
摘要:
目的 研究核素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分布异质性中的应用,探讨分布异质性定量指标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2月至12月经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确诊的CTEPH患者20例(CTEPH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8.75±14.07)岁;13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名、女性6名,年龄(54.46±8.56)岁。CTEPH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均行肺V/Q SPECT显像及同床位低剂量CT扫描,CTEPH患者在一周内行超声心动检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通过图像重建和分析,获得肺V/Q放射性分布异质性指标LogSDV、LogSDQ和LogSDVQR(SD为标准差;V、Q、VQR分别为通气、灌注的放射性计数及二者的比值)。在CT图像上采用肺CT阈值的方法自动勾画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感兴趣区,并将之复制于肺灌注图像上,获得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包括SUV的峰值(SUVpeak)、最大值(SUVmax)、最小值(SUVmin)、平均值(SUVmean)和标准差(SUVSD),其中SUVSD代表肺灌注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布异质性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对称性单峰状分布,而CTEPH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性的多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EPH组的LogSDV、LogSDVRQ、全肺灌注的SUVpeak、SUVmax、SUVSD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SDV:0.56±0.16对0.31±0.11,t=4.91,P=0.000;LogSDVQR:0.61±0.15对0.40±0.14,t=3.89,P=0.001;SUVpeak:19.12±7.94对10.81±4.05,t=3.48,P=0.002;SUVmax:20.19±8.30对11.44±4.33,t=3.49,P=0.001;SUVSD:3.54±1.44 对2.42±0.91,t=2.50,P=0.018);而2组的LogSDQ、SUVmean和SUVmin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EPH组的PASP为(72.80±0.15) mmHg,LogSDVQR与PASP呈中等程度相关(R=0.544,P=0.013)。 结论 核素肺V/Q显像可定量评估CTEPH患者肺V/Q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同时可反映CTEPH患者肺动脉压力的状态。
尿碘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摄锝功能的影响
陈克, 崔燕, 李亚明
2020, 44(5): 298-30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3036-00035
摘要:
目的 探讨尿碘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摄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锝显像初诊为Graves甲亢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0例,年龄(40.33±11.85)岁。对所有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尿碘、尿肌酐浓度的测定,依据尿碘水平标准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尿碘水平组(≤100、101~249、≥250 μg/gCr);根据检查前2周患者是否食用海产品情况分为海产品食用组和无海产品食用组。所有患者行SPECT/CT显像,计算甲状腺与颈部软组织的放射性计数(T/C)比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低、中、高尿碘水平组患者的T/C比值分别为24.18±8.43、20.35±6.94、16.81±4.93,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P=0.006)。低、中尿碘水平组的T/C比值均高于高尿碘水平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2.38,P=0.003、0.019),低、中尿碘水平组的T/C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碘水平与T/C比值呈负相关(r=−0.24,P=0.023)。(2)海产品食用组与无海产品食用组尿碘水平的M(P25,P75)分别为229.2(163.06,400.16)、178.97(118.86,245.54) μg/g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4);2组的T/C比值分别为16.65±6.41、21.0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03)。 结论 Graves甲亢患者尿碘水平升高显著抑制其甲状腺摄锝功能,甲状腺锝显像前食用海产品会提高患者的尿碘水平。
超高b值弥散加权联合T2加权序列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价值
刘健萍, 贺小红, 金亚彬, 林胜强, 高明勇, 李斌
2020, 44(5): 303-30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0023-0003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2加权成像(T2W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靶点穿刺、临床病理学确诊并于穿刺前后1个月内行前列腺MRI检查的PCa患者41例,年龄49~89岁,中位年龄69岁。所有患者均行3.0T超高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的D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MRI成像。以前列腺靶点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对PC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方法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 结果 41例患者中,PCa患者26例(通过临床结合穿刺点位置确诊为外周带PCa),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0.962(25/26)、0.962(25/26)、0.962(25/26)、0.923(24/26)、0.923(24/26),特异度分别为0.400(6/15)、0.667(10/15)、0.876(13/15)、0.800(12/15)、1.000(15/15),准确率分别为0.756(31/41)、0.854(35/41)、0.926(38/41)、0.878(36/41)、0.951(3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814、0.914、0.872、0.972(P=0.056、0.001、<0.001、<0.001、<0.001)。 结论 T2WI+DWI(b=3000 s/mm2)序列图像诊断PCa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高分辨CT影像学特征对非实性肺结节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鉴别诊断
陈相猛, 段晓蓓, 龙晚生, 冯宝, 张嘉瑜, 孙丽霞, 李荣岗, 谭国强, 张朝桐, 柳学国
2020, 44(5): 309-31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9041-00038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实性肺结节(NSN)的高分辨CT(HRC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结果证实和胸部HRCT表现为NSN的患者187例,其中男性 66例、女性121例,年龄19~81(54.8±12.2)岁。将所有患者分为MIA组和IAC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性别和年龄, 分析NSN患者的HRCT影像学征象,包括结节位置、结节径线、密度、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和周围肺气肿。对NSN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在MIA组和IAC组的分布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最佳临界值,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结果 MIA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65例,年龄25~76(50.67±12.03)岁;IAC组患者9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56例,年龄19~81(58.57±11.11)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A组与IAC组在性别、年龄、结节径线、密度、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Z=−4.577,P=0.000;Z=−8.467,P=0.000;t=−5.214,P=0.000;χ2=31.547,P=0.000;χ2=27.105,P=0.000;χ2=5.604,P=0.018;χ2=7.316,P=0.007;χ2=5.576,P=0.018;χ2=4.989,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径线和密度是预测NSN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8(95% CI:1.264~1.614,P=0.000)、1.004(95% CI:1.001~1.008,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结节径线最佳临界值为10.0 mm,密度最佳临界值为−490 HU,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714;结节径线和结节密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75.3%、83.3%、79.1%和56.7%、77.8%、66.8%。结节径线和密度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67,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9%、82.5%和80.2%。 结论 HR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NSN腺癌浸润程度的鉴别诊断,结节径线和密度是预测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述
靶向Tau蛋白PET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贾建华, 段玉清, 侯文彬, 李祎亮
2020, 44(5): 317-32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0028-00031
摘要:
Tau蛋白的异常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及非AD类Tau蛋白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并且与神经变性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近年来,第一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已经被研发,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因第一代PET分子探针中常出现脱靶结合,促进了具有更高结合力和选择性的第二代特异性Tau蛋白PET分子探针的研发。笔者综述了Tau蛋白PET显像作为AD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和Tau蛋白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
微小RNA在甲状腺癌发生、 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林晓云, 侯莎莎, 谭建
2020, 44(5): 323-32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4035-00034
摘要: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其在多种生物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转导及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miRNA可以担任抑癌基因或者癌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miRNA与甲状腺癌关系密切,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与其具有的高侵袭性特征也存在相关性。笔者主要综述miRNA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秦锐锐, 崔雅丽, 晋建华
2020, 44(5): 328-33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1011-00018
摘要: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自 20 世纪 30 年代发现Hcy以来,其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近年来,Hcy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与多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Hcy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相关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胫骨孤立性Rosai-Dorfman病18F-FDG PET/CT显像分析及文献复习
王剑杰, 马潞娜, 田智勇, 陈旖文, 刘学, 蒲朝煜
2020, 44(5): 333-33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5008-00026
摘要: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病,也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有大量淋巴结肿大。典型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淋巴结病,也可能发生淋巴结外性器官受累,包括皮肤、上呼吸道和骨骼。约8%的患者可发生骨受累。放射学检查对该病缺乏特异性,单纯依靠放射学检查很难确诊,病变的活检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途径。笔者报道了1例右腿间歇性疼痛的36岁Rosai-Dorfman病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该研究结果提示18F-FDG PET/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确定疾病的范围和指导活检取材方面有重要价值。
以心肾联合损害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全身软组织99Tcm-MDP显像一例
王海军, 王茸, 王永乐, 杨莉桢
2020, 44(5): 337-33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4031-00013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以心肾联合损害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全身软组织广泛摄取99Tcm-MDP的病例。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考虑为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当全身骨扫描出现软组织广泛性、对称性普遍摄取骨显像剂时,应高度怀疑软组织淀粉样变性,提示临床作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