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3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著
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脑代谢与脑血流损害特点初步研究
崔璨, 马云川, 王曼, 苏玉盛, 彭程, 张琳瑛, 刘亭廷, 尚建文, 仇英
2014, 38(3): 141-14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葡萄糖代谢与脑血流灌注的受损特点。 方法 采用18F-FDG和13N-Ammonia PET联合脑显像,对3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同期脑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灌注影像。经半定量分析,得到脑代谢减低率、脑血流减低率和脑代谢/脑血流比值。 结果 ① 共发现病灶121个,18F-FDG显像阳性率为91.7%,13N-Ammonia显像阳性率为78.5%。②ICVD病灶呈多灶性和不对称性分布。③根据两种影像的匹配性,将病灶分为两大类(5种类型):匹配型(Ⅰ型)病灶66个,占54.5%;不匹配型(Ⅱ型~Ⅴ型)病灶55个,占45.5%。④以脑代谢/脑血流比值为指标,匹配型病灶的比值为1.10±0.13;不匹配型病灶比值增高组的95%CI为1.28~1.56,比值减低组的95%CI为0.95~1.08。将脑代谢/脑血流比值1.1~1.3作为区分匹配型与不匹配型的标准。⑤以脑代谢减低率和脑血流减低率为指标,将66个匹配型病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受损3组,各组之间的脑代谢、脑血流减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854和56.800,P均<0.01)。其中,轻度受损病灶27个,占40.9%;中度受损病灶15个病灶,占22.7%;重度受损病灶24个,占36.4%。⑥4例单侧脑内病变者可见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结论 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明显受损,但其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代谢与脑血流损害;脑代谢-脑血流联合PET显像在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99Tcm-MDP SPECT/CT显像用于骨肉瘤肺转移的诊断
高平, 王茜, 赵赟赟, 岳明纲, 李河北, 李原
2014, 38(3): 148-1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2
摘要:
目的 观察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中的骨显像与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178例骨肉瘤患者使用SPECT/CT行全身骨显像的同时获得胸部CT,以诊断有无肺转移发生。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照,计算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骨显像和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分析转移灶钙化对骨显像检出率的影响;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在有肺转移与无肺转移者之间、转移灶有钙化与无钙化者之间以及转移灶骨显像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 178例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为24.2%;骨显像与胸部CT对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4.2%和100%;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6%;骨显像对有钙化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转移灶(χ2=8.4,P < 0.01);患者血清ALP水平与肺转移的发生相关,但与病灶内有无钙化以及病灶是否在骨显像中呈阳性无关。 结论 骨肉瘤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使用SPECT/CT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和胸部CT检查对其检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血清ALP升高的患者。
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疗效的meta分析
李莉, 晋建华, 陆克义, 刘建中, 李思进, 武志芳
2014, 38(3): 152-156, 1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3
摘要: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剂量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 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OVID、Embase、EBSCO、SpringerLink等数据库,初筛1980年1月至2013年8月有关高剂量(3700 MBq)与低剂量(1110 MBq)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ve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入选12篇RCT文献,共2290例患者。其中,高剂量组1069例、低剂量组1221例。按各文献报道的DTC患者术后131I清甲治疗成功标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 > 0.05);低、高剂量组分别采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法(311例vs. 288例)与激素撤退法(314例vs. 284例)两种131I治疗准备方法时,两种方法首次清甲成功率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0.98和0.33,P > 0.05)。采用SF-36量表法分析DT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两剂量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0.37,P > 0.05),但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Z=5.15,P < 0.01),且所需隔离时间短。 结论 131I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以及两种不同准备方法的清甲治疗疗效基本一致,两剂量组治疗期间患者生存质量也无明显差别,但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研究提示,对低风险DTC患者使用低剂量131I治疗可获得与高剂量131I治疗一致的清甲效果,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金纳米颗粒修饰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和辐射损伤的影响
张晓东, 陈婕, 吴迪, 沈秀, 宋莎莎, 龙伟, 王浩, 刘培勋, 樊赛军, 孙元明
2014, 38(3): 157-160, 1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4
摘要:
目的 用巯基-聚乙二醇(SH-PEG)对金纳米颗粒(AuNPs)进行化学修饰(PEG-AuNPs)并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存活率和辐射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影响。 方法 制备的AuNPs用SH-PEG进行化学修饰,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PEG-AuNPs的大小及肝癌细胞对其的摄取,应用Cell Titer-Glo发光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分析PEG-AuNPs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辐射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影响。 结果 制备的PEG-AuNPs的尺寸分别为14.4 nm和30.5 nm。30.5 nm PEG-AuNPs更容易被肝癌细胞摄取,表现出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和提高辐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论 AuNPs经过SH-PEG化学修饰,30.5 nm PEG-AuNPs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提高辐射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强于14.4 nm PEG-AuNPs。
DHEA对放、化疗损伤造血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闫玉军, 叶翔, 宋娜玲, 王月英, 李德冠, 路璐, 孟爱民, 吴红英
2014, 38(3): 164-166, 1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6
摘要:
目的 研究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DHEA)对137Cs γ射线和环磷酰胺(CTX)所致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分别用8.0 Gy 137Cs γ射线和CTX建立C57BL/6小鼠动物模型,观察DHEA低、中、高3个剂量对两个模型小鼠的造血干细胞脾结节形成细胞(CFU-S)数、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的影响。 结果 DHEA各组对小鼠137Cs γ射线照射所致的外周血WBC、CFU-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降低具有保护作用,并增大了脾脏指数。DHEA各组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WBC、CFU-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降低有抑制作用。 结论 DHEA能减轻辐射和环磷酰胺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测定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陈宁琳, 鲍逸民, 杨永青
2014, 38(3): 167-1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神经肽Y(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57例冠心病患者[包括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患者和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57例CHD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60名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ATⅡ=2.257,P<0.05;tUSA ATⅡ=3.018,P<0.01;tAMI ATⅡ=4.143,P<0.001);血浆NPY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增高(tSA NPY=1.413,P>0.05;tUSA NPY=2.148,P<0.05;tAMI NPY=3.068,P<0.01),但S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IGF-1=2.121,P<0.05;tUSA IGF-1=2.937,P<0.01;tAMI IGF-1=4.217,P<0.001);血浆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hs-CRP=2.095,P<0.05;tUSA hs-CRP=2.867,P<0.01;tAMI hs-CRP=4.349,P<0.001)。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随着SA、USA和AMI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结论 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是判断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亦可以用于治疗后的随访。
(N-[18F]氟甲基)胆碱的合成与质量控制
王劲, 程亮, 唐明灯, 庄达君
2014, 38(3): 171-17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8
摘要:
目的 研究(N-[18F]氟甲基)胆碱(18F-FCH)在日本住友氟碳氮三合一合成装置上的全自动化合成与质量控制。 方法 由日本住友回旋加速器生产出来的18F-与CH2Br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18FCH2Br,在高温下通过Ag-Triflate/C柱对其活性进行改造,生成活性更强的18FC2H4SO3CF3,再与N, N-二甲基乙醇胺在Sep-Pak C-18柱上常温进行反应,分别用酒精、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淋洗串联在一起的Sep-Pak C-18柱和Sep-Pak CM柱后纯化得到成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合成产品的放化纯度进行检测。 结果 合成产品的放化纯度>97%,未校正放化收率为27%,合成耗时38 min。 结论 此种合成方法过程简单、操作容易、产品质量稳定,并且合成效率及放化纯度均有所提高。
综述
心脏专用碲化镉锌相机的相关临床应用新进展
靳会宾, 杨吉刚
2014, 38(3): 175-1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09
摘要:
在评估缺血性心脏病的无创性方法中,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是大家公认的显像方法,但MPI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组织不均一性导致的衰减、扫描时间长、辐射等。近年来出现的心脏专用碲化镉锌(CZT)相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设备有先进的CZT探测器、采集方法及重建算法。心脏专用CZT相机的计数率、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较传统SPECT显著提高。该文就心脏专用CZT相机的相关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研究现状及进展
郝玉美, 贺欣, 宋娜玲
2014, 38(3): 179-1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10
摘要: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研究发现整合素αvβ3高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表面,可通过介导细胞粘附来调控肿瘤血管新生,而整合素αvβ3在正常血管和组织表面不表达或呈低水平表达,据此可将其用作肿瘤新生血管显像和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整合素αvβ3靶向药物的设计、放射性核素的选择以及此类药物的最新研究内容有了较大进展,笔者将对如何更好地设计整合素αvβ3靶向药物、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以及此类药物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肿瘤基因治疗相关的特异性启动子研究新进展
李玮, 谭建
2014, 38(3): 185-1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11
摘要:
肿瘤基因治疗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肿瘤的方法,是现有治疗肿瘤的先进方法之一。但是,肿瘤基因治疗技术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目的基因表达的靶向性问题等。现有研究证实,使用特异性启动子可以提高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启动子是指能启动mRNA转录的一段特异性DNA序列,特异性启动子是指仅在特定组织或肿瘤中才会被激活的启动子。该文将就肿瘤基因治疗相关的特异性启动子的近期研究,按启动子的作用类型进行综述。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及其分子显像剂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丽, 赵长久, 田国梅
2014, 38(3): 190-19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12
摘要: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在肿瘤生长、新生血管形成和远处转移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结合后可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促进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作用。肿瘤组织高表达CXCR4,而肿瘤较常发生转移的部位高表达CXCL12,两者之间可通过特异性的结合而促使肿瘤发生转移。因此,CXCR4的表达水平在肿瘤转移的诊断方面具有预示性的作用,而无创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如SPECT/CT、PET显像等,有望在CXCR4的显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8F-FDG PET/CT评估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李雯, 冯彦林
2014, 38(3): 197-2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13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常发生于绝经前的女性,具有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侵袭性强、易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等特征。目前TNBC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与化疗,其中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治疗评估中的价值已被广泛研究,PET/CT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已得到肯定。该文对18F-FDG PET/CT评估TN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小儿胃食管反流milk scan临床应用进展
饶茂华, 陈跃
2014, 38(3): 202-20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14
摘要:
胃食管反流(GER)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长期、严重的GER危害严重,GER的早期检出对其治疗至关重要。milk scan是一种主要用于小儿GER、胃排空、肺吸入等疾病及GER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的检查方法,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灵敏度、特异度不高,在我国关于milk scan的研究报道不多,该文主要对milk scan在小儿GER中的技术研究、临床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
肝硬化和肝癌MRI诊断研究进展
方京龙, 刘淑玲, 张广明
2014, 38(3): 207-2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4.03.015
摘要:
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进入晚期,预后不佳,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MRI技术被用于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成像等多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细胞功能等多个方面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对提高肝硬化、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