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37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论著
自噬在X射线照射所致心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陆克义, 王洁, 刘建中, 李思进, 李险峰
2013, 37(6): 333-33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2
摘要:
目的 观察X射线照射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自噬在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135只实验大鼠分成假照射组(10只)、照射组(80只)和照射+3-甲基腺嘌呤(3-MA)组(45只),假照射组接受0 Gy X射线照射,照射组给予20 Gy X射线照射,照射+3-MA组接受20 Gy X射线照射前30 min腹腔注射2 μl 3-MA。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细胞的LC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及其mRNA水平变化,检测左心室舒张压及±dP/dtmax(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的最大速率)等离体心功能指标。 结果 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经20 Gy X射线照射后离体心功能在21 d时出现降低;而在1 d时心肌组织线粒体功能便出现了损伤;同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在3 h、6 h、12 h、1 d、2 d、4 d及7 d时出现明显上升,与假照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在6 h达到最高值。与照射组相比,照射+3-MA组大鼠心肌LC3Ⅱ及Beclin 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心功能出现异常的时间提前至14 d。 结论 X射线照射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并诱导自噬发生,可能是心肌保护的重要因素。
实验肿瘤局部照射动物模型的改进
闫玉军, 徐文清, 刘晓秋, 周则卫, 龙伟, 张晓东, 王浩, 洪阁, 韩英, 沈秀
2013, 37(6): 337-33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3
摘要:
目的 对局部照射肿瘤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肿瘤放疗增敏药物增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 分别在小鼠腿上皮下(传统方法)和小鼠脚背皮下(改进方法)接种肝癌H22细胞,使其生长成实体瘤;用5 Gy γ射线照射肿瘤后,每隔1 d测量肿瘤的长、宽、高并计算肿瘤体积,连续观察24 d。 结果 将肿瘤接种于小鼠腿上皮下时,照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70,P均>0.05);而将肿瘤接种于脚背皮下时,照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P < 0.05;t=3.14,P < 0.01)。 结论 肿瘤接种于小鼠脚背皮下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甲状腺功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刘清权, 查金顺, 王耀国, 杜心清
2013, 37(6): 340-34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4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严重性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患者158例,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将其分为冠脉狭窄组60例和冠脉无狭窄组(对照组)98例,再将冠脉狭窄组按狭窄累及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15例和多支(3支以上)病变组1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采用Gensini评分来评价受试者冠脉狭窄程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脉狭窄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fT3水平显著降低(t=1.947、6.415,P均 < 0.05),冠脉狭窄单支病变组fT4水平显著升高(t=3.026,P < 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3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T3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fT3每降低0.234 pmol/L, Gensini评分升高1分。 结论 fT3水平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T3每降低0.234 pmol/L, Gensini评分升高1分,可以作为冠心病风险增加的敏感指标。
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杨辉, 张富强, 李文亮, 徐欣, 李德宇, 王重韧, 赵明
2013, 37(6): 345-34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 其中, 23例患者行单纯手术, 另外35例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于术前或术中制定治疗计划, 术中依据所制定的剂量, 在肿瘤切除后的瘤床上植入125I粒子, 处方剂量为140~188 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或MRI进行验证和质量评估, 随访8~32个月,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期及放射性并发症。 结果 单纯手术组中有20例复发, 复发率为87. 0%;有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中有23例复发, 复发率为65. 7%;有5例死于术后并发症, 4例发生顽固性脑水肿, 3例发生放射性脑坏死。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肿瘤复发时间[(97. 5±15. 3)周]明显长于单纯手术组[(62. 5±13. 6)周](t= 9. 21, P < 0. 05), 生存期[(60. 3±7. 1)周]亦明显长于单纯手术组[(43. 1±5. 5)周](t=13. 03, P < 0. 05)。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病理分级与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 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降低脑胶质瘤的复发率, 有效增加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影像学在典型及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孟庆玉
2013, 37(6): 349-3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诊断典型及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典型和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各20例的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20例典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中, 超声检查共诊断出17例, CT检查共诊断出18例; 20例非典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中, 超声检查共确诊14例, CT检查共确诊16例。 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应及时准确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技术以尽快诊断及治疗, 而对于典型急性阑尾炎, 不需要过度强调影像学检查确诊, 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带来并发症。
综述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分子核医学中的应用
刘金剑, 刘鉴峰, 孟爱民
2013, 37(6): 352-354,3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7
摘要: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研究分子间多种作用的技术, 它能够在机理尚未明确的情况下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多肽、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这种技术的一个关键优势是, 它可以研究分子间的直接联系, 得到不同亲和力的分子, 一次性实现高效筛选多肽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成熟,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 如:单克隆抗体制备、多肽筛选、疫苗研制、基因治疗及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等。该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分子核医学相关研究中的运用。
促血管生成因子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石朔, 李彪
2013, 37(6): 355-35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8
摘要:
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目前使用的常规治疗方法仍无法修复坏死的心肌, 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基因治疗尤其是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治疗为此类疾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该文就促血管生成因子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综合治疗后患者随访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田月丽, 兰晓莉, 张永学
2013, 37(6): 359-363,3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09
摘要:
鼻咽癌是一类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困难、误诊误治率较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多数鼻咽癌患者对放疗敏感, 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残留、复发或转移。PET/CT作为现代医学影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有机结合, 不仅能有效显示肿瘤的增生、代谢、乏氧及细胞的凋亡状态, 而且能精确显示肿瘤与其周围脏器组织的解剖结构, 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文重点就PET/CT对鼻咽癌综合治疗后患者局部残留、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效能进行综述。
多种不同PET或PET/CT分子探针在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乐亚丽, 陈跃
2013, 37(6): 364-36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0
摘要:
胶质瘤是一种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 其恶性程度及病死率极高, 加之病理学类型多样、生物学行为各异, 胶质瘤对各种治疗手段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胶质瘤预后凶险, 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CT是一种以组织密度差异来反映局部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能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 但不能反映肿瘤的代谢状况。MRI虽然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 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代谢状况, 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ET及PET/CT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新兴的检查方法, 主要反映肿瘤的代谢状况, 随着18F-FDG PET或PET/CT的广泛应用, 以及各种非FDG显像剂的发展, PET或PET/CT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肿瘤
王芹, 刘强, 孙元明, 樊赛军, 樊飞跃
2013, 37(6): 370-3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1
摘要:
DNA损伤是细胞最常见的损伤, DNA修复蛋白可以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在维持生物体基因组的完整性和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正常与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该文对目前的研究热点--人类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XRCC)家族中XRCC1、XRCC2和Rad5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磁场非热生物效应对肿瘤作用的研究与发展
杨立军, 刘晓秋, 李慷, 佘义
2013, 37(6): 374-3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2
摘要:
该文论述了低频磁场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或生长抑制作用, 以及存在的对肿瘤作用的频率窗效应和功率窗效应, 指出了低频磁场在肿瘤放化疗过程中的增敏作用以及对多药耐药问题的改善作用, 分析了其物理增敏的原因, 并提出了对低频脉冲磁场参数规范的必要性, 以减小因磁场差异而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11C-PIB PET在不同时期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颖, 蔡莉, 李彦生, 高硕
2013, 37(6): 378-380,3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3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神经变性病, 起病隐袭, 早期诊断困难。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 并且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N-[11C]甲基-2-4′-甲基氨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11C-PIB)作为Aβ特异性的分子探针, 能够无创、实时、定量地监测脑内纤维状Aβ的变化。因此, 明确PIB在不同时期AD中的分布特点, 对AD的早期诊断、抗Aβ治疗的人群筛选以及疗效监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近年来11C-PIB PET在不同时期A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神经损伤相关问题的探讨
孟君
2013, 37(6): 381-3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4
摘要:
放疗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良恶性肿瘤和脑功能性病变等的治疗中, 不仅可以控制疾病发展, 更能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近20年中先后出现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治疗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使射线对于人体的照射更为集中, 照射剂量随之明显提高。然而对于患者来说, 接受大剂量放疗有增加正常神经组织损伤的风险, 损伤多发生于放疗后3~6个月。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脱水、抗凝和外科手术疗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神经损伤, 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将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神经损伤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
韩萍萍, 颜珏
2013, 37(6): 385-3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5
摘要: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由于起病隐匿而不被重视, 容易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SPECT心肌灌注显像作为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在心肌缺血的筛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筛查、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文摘
ICRP118关于辐射诱导组织反应内容的部分修改建议
刘强, 王彦
2013, 37(6): 389-39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6.016
摘要: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自2007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放射防护出版物的修订建议, 以替代之前的版本。ICRP在2012年发布的118号建议书中, 非常重视辐射的非致癌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并将之前的"确定性效应"更倾向于称之为"组织反应"。该建议书主要关注了正常组织的辐射效应和各个器官的剂量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