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32卷  第5期

实验核医学
心肌缺血性疾病基因治疗及分子影像监测进展
张国鹏, 张永学
2008, 32(5): 257-260.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心血管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基因治疗已成为心肌缺血治疗具有前景的有效方法,其中有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如何在活体内无创性监测治疗基因的表达及其治疗效果也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放射性碘间接标记抗体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楠, 李培勇
2008, 32(5): 260-263.
摘要:
放射性碘标记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内化型抗体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运用的碘直接标记法包括Iodogen标记法、氯胺-T标记法等,制备的碘标记单克隆抗体在体内容易脱碘和损伤抗体免疫活性的特性而阻碍了其在体内应用。如何对抗体进行有效的碘标记来减少体内脱碘和抗体免疫活性损伤,对运用碘标记抗体进行肿瘤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间接标记法是一种较为恰当的方案。
放射免疫显像及其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尤徐阳, 万卫星
2008, 32(5): 264-267,271.
摘要:
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是基于肿瘤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放射性标记抗体用于肿瘤诊断的显像方法。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抗体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抗体及其衍生物,推动了放射免疫显像的深入研究。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困难,随着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预定位技术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应用,胰腺癌放射免疫显像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临床核医学
SPECT-CT探测喉癌前哨淋巴结
程艳, 王斌全, 李思进, 皇甫辉, 刘涛, 柴向斌
2008, 32(5): 268-271.
摘要:
目的 评价SPECT-CT淋巴显像探测喉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N0期喉癌患者,术前于喉镜引导下注射99Tcm-硫胶体(SC),使用SPECT-CT进行SLN显像;同时,术中用γ探测仪探测放射性"热点"。将手术切除的SLN及颈清扫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30例检出SLN28例,检出率为93.3%。术前平面显像、SPECT-CT分别检出61个和66个SLN。术中用手持式γ探测仪有27例患者探测到SLN,共计70个,检出率为90.0%(27/30)。γ探测仪探测SLN数目与SPECT-CT淋巴显像数目有4例不一致,24例符合,其符合率为85.7%(24/28)。病理结果显示,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占20.0%。SLN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3%、95.8%、93.3%和16.7%。结论 术前SPECT-CT淋巴显像能有效探测喉癌患者的SLN,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何小江, 黄劲雄, 俞浩, 吴华
2008, 32(5): 272-274.
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 21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后行放射性核素腮腺动态显像,计算腮腺摄取指数(UI)、酸刺激后的分泌率(ER)、分泌指数(EI)等半定量指标以评价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结果 放疗后与放疔前比较,所有患者UI、ER、EI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6.65、41.34、30.69,P<0.001,腮腺摄取与分泌功能均明显受损,与患者临床口干症状相符。结论 腮腺动态显像是一种评价鼻咽癌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的有用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单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者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测定对侧肾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
黄京伟, 武秀朵, 曲士颖, 王铁, 李胜利
2008, 32(5): 275-277.
摘要:
目的 探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单侧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82例单侧。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对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将其与血清肌酐(SCr)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对侧肾脏功能受损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对侧肾GFR与SCr值呈负相关(r=-0.643,P<0.001);在一侧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肾结石和泌尿系移行细胞肿瘤患者的对侧肾脏易受损害。结论 单侧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有必要通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密切观察对侧肾脏情况,以便及时治疗,防止对侧肾功能的衰竭
嗜铬细胞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
姜磊
2008, 32(5): 278-281.
摘要: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可大量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使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等许多临床危急症状,其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灶的定性、定位。随着分子影像学和核医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能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特别是伴有转移的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以及在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综述。
PET和SPECT结合延迟增强MRI评价存活心肌的进展
杨晓棠, 李思进, 刘起旺
2008, 32(5): 281-285.
摘要: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只有存活心肌经血运重建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患者才能从中获益。因此,选择一种有效、准确的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对选择治疗方案,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PET和SPECT是评价心肌存活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扫描显像的应用可从坏死组织中区分周围的存活心肌。
PET-CT乏氧显像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任树华, 华逢春, 赵军
2008, 32(5): 286-290.
摘要:
PET-CT乏氧显像可以在功能和形态上对活体肿瘤乏氧区进行高分辨率的勾画,从而可以对肿瘤的乏氧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及时监测。综述了PET-CT乏氧显像对肺癌的生物学评价、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8F-氟脱氧葡萄糖显像在肺癌治疗中应用价值的
孙建鹰, 杜明华
2008, 32(5): 290-294.
摘要:
肺癌的发病率很高,且其预后差,而传统的相关检查对肺癌的确诊、分期、监测疗效和探测肿瘤复发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显像作为一种功能影像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其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图像且在辨别生理性摄取和病理性摄取上有明显优势,故对肺癌的淋巴结及全身远处器官转移均可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影响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肺肿瘤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邓智勇, 杨丽春
2008, 32(5): 295-299.
摘要:
核素显像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监测、疗效和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展示了重要的临床价值,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对临床较为常用的67Ga、201Tl、99Tcm18F等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优缺点及进展情况进行介绍,并重点介绍了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99Tcm-HL91、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肺肿瘤核素显像的l临床应用进展。
11C-甲硫氨酸PET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价值
徐志英, 李善春
2008, 32(5): 299-301.
摘要: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妇女中除肺癌外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因素。目前,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钼靶X线乳腺摄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等。乳腺癌的基因变化导致癌肿血流增加,葡萄糖代谢、氨基酸转运、蛋白质合成、受体表达增加,DNA合成和细胞增殖活跃,并诱导细胞凋亡。PET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对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1C-甲硫氨酸(11C-MET)摄取均增高而11C-MET合成方便快捷,价格较18F-FDG低,其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国外已有诸多报道。
全身骨显像骨外伪影的原因分析
王娜, 刘生
2008, 32(5): 301-304.
摘要:
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是核医学最常规显像项目之一。然而,骨外组织显影导致的伪影常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对全身骨显像进行评价时,要针对骨外组织显影的各种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药物因素、注射因素、患者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
放射生物学
Ku蛋白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抑制策略
任振义, 金一尊
2008, 32(5): 305-307.
摘要:
Ku蛋白参与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严重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细胞内Ku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目前,研究者试图抑制Ku蛋白表达来增强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为进一步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富勒烯衍生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生物学效应
孙权, 蔡建明, 黄越承
2008, 32(5): 308-311.
摘要: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尤其是它们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引起了生物医学界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开展了大量生物学效应研究,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在此重点探讨多种富勒烯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对自由基清除效应的应用意义及应用前景。
脑胶质瘤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洗, 刘强
2008, 32(5): 311-313.
摘要: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生长方式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中难以切除干净,易发生病灶残留从而引起术后复发,影响患者预后。术后放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脑胶质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放疗疗效。综述了脑胶质瘤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临床放射医学
放射性肺炎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翟小明, 王建平, 张军, 宁顾科
2008, 32(5): 314-317.
摘要: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求放射性肺炎(RP)形成的CTPI特点,为预测RP提供依据。方法 对37例胸部肿瘤患者照射前后不同时期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肺组织感兴趣区(ROI)内各灌注参数值,即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而计算出各灌注参数相对值(rBF、rBV、rTTP、rPS、rMTT)。结果 放疗前,肺癌及其他胸部肿瘤患者的非瘤周肺组织灌注值BF、BV、TTP及MTT均无差异,与性别无关(t值分别为0.643、1.541、0.470及1.199,P>0.05),与左右肺也无关(t值分别为0.857、0.346、0.470及1.656,P>0.05);放疗后,rBF、rBV、rPS均上升者(F值分别为5.552、8.495及14.951,P均<0.05)将发生RP,仅rBF上升者(F=9.146,P<0.05)不发生RP。结论 CTPI可用于肺组织灌注的研究,能反映照射后肺组织灌注的变化规律;rBF、rBV、rPS是预测RP的关键参数。
化疗和放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汪俊剑, 黄少祥
2008, 32(5): 317-319.
摘要:
目的 比较放化疗联合治疗与单纯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30例、放化疗联合组(B组)35例,A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两周期,B组同A组并给予同步放疗方案。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36.7%、30.0%,B组分别为65.7%、54.3%,B组较A组明显提高(χ2值分别为10.581和9.339,P<0.05)。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肝功能异常;A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3%和56.7%,B组则分别为36.6%、10.0%和60.0%,两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011,0.007,2.206,P>0.05)。结论 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化疗,不良反应能耐受。
移植肾输尿管梗阻伴结石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石景芳, 王迎春, 陈宏, 徐荣, 李雪霞
2008, 32(5): 319-320.
摘要:
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急性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均可导致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而且由于移植肾输尿管处于去神经状态,患者常缺乏临床症状[1],往往延误诊治时机,故及早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